1. 首页 > 好玩手游介绍

很难在现在的互联网找到壹个没被韦一敏逗笑过的人 很难表达现在的心情的说说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5-02-22
摘要:在我看来,笑话把人逗笑的过程,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。其中一种是“技”,当你意会的瞬间,笑意就已经本能挂上嘴角,意会泉涌而上,笑得越发止不住。另一种就是靠“力”了,你的大脑明明在告诉你“这并不好笑”,但它们总是特别用力,特别卖力的样子,让你觉得不笑都好像不礼貌。,很难在现在的互联网找到壹个没被韦一敏逗笑过的人 很难表达现在的心情的说说

 

在我看来,笑话把人逗笑的过程,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。其中一种是“技”,当你意会的瞬间,笑意就已经本能挂上嘴角,意会泉涌而上,笑得越发止不住。另一种就是靠“力”了,你的大脑明明在告诉你“这并不好笑”,但它们总是特别用力,特别卖力的样子,让你觉得不笑都好像不礼貌。而踏遍半个互联网的韦一敏笑话,似乎介于这两种之间。1最近假如你经常逛一些搞笑分类的博主号,评论区有很大概率能看到“韦一敏”这个名字。“韦一敏”是一位昵称“敏”的用户的真实姓名。在向人询问一部动画电影的名字,得到“你的名字”回复后,这位用户误以为对方是在反问自己,便给出了“韦一敏”的回答。这是“韦一敏笑话”的源头。在最开始,人们并没有多留意这件事,就好像走在路上,鼻尖突然落了一粒水滴。直到“韦一敏笑话”作例开始像泉水一般涌来,大伙儿才发现坏事了。韦一敏不是一滴水,它是一场大雨。2和“克苏鲁”的味儿一样,你几乎能在任何场景,任何语境的笑话里,看到“韦一敏”。这其中有一些是经典复刻了“认错人名”的。有一些是结合了其他互联网用语,形成了一种尖锐碰撞的。也有试图挑战韦一敏的王子斌,可惜还是差了点意思。再往后,大家发现“韦一敏”已经完全足以脱离人名这个狭小的范畴,跳入更广阔的的海洋。韦一敏到这时已经开始有些失控了。人们开始在各地寻找着韦一敏。也开始试着像解析和升华任何一个梗一样,解构着韦一敏。尝试着探索韦一敏的极限。这个解构诞生了一些十分优秀的作品。比如:“有空姐教你”。或者这个:到这时,人们才恍然发现,称呼这个梗叫“韦一敏笑话”,其实是有些不妥当的,应该叫它“韦一敏效应”。3在当下的互联网,各类热梗层出不穷,你几乎每周都能找到新的梗。但我认为即便如此,“韦一敏效应”却又是特殊的,它看似贴合着热梗的属性,又和它们保持者一种微妙的若即若离。说它的相似,是因为“韦一敏”和“一眼丁真”一样,在创作时需要遵循一个既定的规则。当然,如果说“一眼丁真”的规则是必须要符合“YYDZ,XXXX”这个框架,那么韦一敏就没有这样严格的赋诗作词般的限制。只要满足一个理解错位,就足够形成一个典型的韦一敏笑话。而特殊之处则在于,“韦一敏效应”中的许多应用例,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进行“韦一敏”系列的创作。嗯……这种无意识,成为了“韦一敏效应”的一种醍醐味儿。或许也正是这样,各种无意识的创作才能够不断为“韦一敏效应”添砖加瓦,自2022到2023,即便一年过去了,你依然能在现在的贴吧看到这个话题登上实时热搜。最后,也是最关键的,在“韦一敏效应”的确成为一个词条,拥有了一定的传播度后,最开始的韦一敏本人并没有出来进行网红的“我来了直播带货”等恰饭三件套,也让这个原本趣味度并不那么足的笑话模因,蕴上了一份古早时代的互联网气息。这可能才是韦一敏效应这个已经一岁有余的模因最可贵的部分。4话说回来,前文说的“踏遍半个互联网”可能还是夸大了。因为文章写到这里,当我准备多找一些材料可供诸君一读时,才发现即便是在“韦一敏效应”玩得最热火朝天的百度贴吧,“韦一敏”吧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,且基本都是水贴,并没能构成一种聊天的氛围。这大抵也是韦一敏的上限使然。有点好笑,但又没那么好笑,更多时候都是“抖机灵”级别的小乐子,这就是大概能一直让人嘴角上扬,却很难拿到高分的韦一敏。或许还是看看远方刚做了半年总集的弱智吧吧,家人们。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老猫和一修